重庆大学--生态环境系统系列专题培训班课程
项目背景:
中共中央印发《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2023-2027年)》指出,干部教育培训是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工程,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规划》要求,发挥干部教育培训高校基地学科专业优势,开展新知识新技能等培训;我院培训中心结合学科优势,国际国内经济形势,注重打造精品课程,助力各机关单位提高干部推动高质量发展本领、服务群众本领、防范化解风险本领。本课程体系涉及司法系统多业务领域,如:生态环境法治专题、水环境治理专题、社会治理与人居环境整治专题、生态环境保护专题、生态环境监测专题、土壤修复与治理专题、固体废物与化学品处置专题等。
培训安排:
【培训对象】各省市、自治区及直辖市、区/县生态环境系统领导干部。
【培训时间】根据委托单位需求定制培训时间。
【培训方式】破冰活动、理论授课、现场教学、案例教学、分组研讨相结合。
【培训地点】重庆大学A/B校区
【培训费用】按照《中央和国家机关培训管理办法》等文件规定的有关培训费用标准执行。
课程设置:
主题 |
课程 |
学时 |
时事政治 |
《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解读》 |
4 |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
4 |
|
《宏观经济政策形势分析》 |
4 |
|
《当今国际形势及中国战略》 |
4 |
|
《生态文明思想解读》 |
4 |
|
《习近平环境法治思想的发展观基础》 |
4 |
|
法律法规解读 |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
4 |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
4 |
|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 |
4 |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
4 |
|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 |
4 |
|
《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 |
4 |
|
《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 |
4 |
|
《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 |
4 |
|
《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 |
4 |
|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
4 |
|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
4 |
|
《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 |
4 |
|
生态环境法治专题 |
《学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扎实推进生态文明法治建设》 |
4 |
《聚焦“三个环境”一体化保护,服务保障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建设》 |
4 |
|
《山清水秀美丽之地建设的法治实施体系》 |
4 |
|
《环境资源保护法治前沿问题研究》 |
4 |
|
《新环保法及配套政策解读》 |
4 |
|
《环境行政执法案例解析》 |
4 |
|
《生态环境执法行政处罚的基本技能、疑难问题与基本思路》 |
4 |
|
《行政执法风险防控和化解》 |
4 |
|
《行政执法纠纷事件预防与处置》 |
4 |
|
《环境违法行为现场调查》 |
4 |
|
《“五水共治”与生态河道建设》 |
4 |
|
《环境行政处罚文书制作及案卷规范化》 |
4 |
|
《环境保护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配合》 |
4 |
|
《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开展环境保护》 |
4 |
|
《地方关于环境治理问题立法中的若干理论挑战》 |
4 |
|
《污染环境行刑衔接要点和案例分析》 |
4 |
|
《环境公益诉讼的疑难问题解析》 |
4 |
|
水环境治理专题 |
《绿色、低碳、环保建设美丽中国——水生态文明的新时代思考》 |
4 |
《水污染防治相关政策解读》 |
4 |
|
《生态文明视角下的“五水共治”方略》 |
4 |
|
《“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规划研究》 |
4 |
|
《长江大保护环境治理与司法协作》 |
4 |
|
《河湖综合治理中的误区与认识、经验与教训》 |
4 |
|
《海绵城市建设与河道生态护岸》 |
4 |
|
《水生生物多样性研究与资源养护》 |
4 |
|
《河流污染修复技术和河长制制度研究》 |
4 |
|
《“新基建”与水利项目建设》 |
4 |
|
《梯次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 |
4 |
|
《水资源承载能力及节水管理成效评估》 |
4 |
|
《县域节水型社会建设》 |
4 |
|
《水土流失的防止和综合治理方案研究》 |
4 |
|
《基于虚拟化技术的“智慧水务”信息系统架构设计》 |
4 |
|
《雨水情监测和洪水灾害的基层防汛体系建设与应急管理》 |
4 |
|
《如何落实民间河湖长制、企业河湖长制责任》 |
4 |
|
《水污染治理及水生态修复》 |
4 |
|
《全媒体语境下水生态保护的新闻宣传及舆论引导工作》 |
4 |
|
《河道底泥资源化技术创新应用》 |
4 |
|
《水库移民存在的问题与应对策略》 |
4 |
|
社会治理与人居环境整治专题 |
《生态文明视角下的乡村生态振兴及农村环境保护》 |
4 |
《现代城市治理:挑战与改革》 |
4 |
|
《美丽乡村建设与水体修复技术》 |
4 |
|
《区块链技术及其应用》 |
4 |
|
《大气污染控制与治理》 |
4 |
|
《农村环境保护与整治》 |
4 |
|
《环境污染防治攻坚与生态文明建设》 |
4 |
|
《生态城市建设与人居环境生态化——基于旅游视角》 |
4 |
|
《城镇垃圾分类与分质处理技术及对策建议》 |
4 |
|
《饮食业油烟与污水治理执法实务知识》 |
4 |
|
《生活垃圾分类、资源利用及垃圾处理设施运营管理》 |
4 |
|
《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设计》 |
4 |
|
生态环境保护专题 |
《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制度体系建设》 |
4 |
《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与建议》 |
4 |
|
《和谐社会与环境保护》 |
4 |
|
《生态文明建设与西部经济发展》 |
4 |
|
《绿色产业与循环经济》 |
4 |
|
《生态城市建设与人居环境的生态化》 |
4 |
|
《环境污染防治现状及对策》 |
4 |
|
《突发生态环境舆情的应对和案例分析》 |
4 |
|
《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 |
4 |
|
《湿地资源保护管理实践及对策》 |
4 |
|
生态环境监测专题 |
《污染源现场监察及环境监管的技能与技巧》 |
4 |
《行业生产工艺流程及排污节点与环境监察要点解析》 |
4 |
|
《污染源自动监控》 |
4 |
|
《环境监测面临形势及监测技术发展趋势》 |
4 |
|
《土壤环境监管重点》 |
4 |
|
《严守生态环境监测数据质量生命线》 |
4 |
|
《新版《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的新变化、新要求》 |
4 |
|
《如何制定实操性强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 |
4 |
|
《在线监控设施的运行原理》 |
4 |
|
《执法检查的注意事项及证据固定》 |
4 |
|
《环境噪声与震动监测》 |
4 |
|
《辐射环境监测》 |
4 |
|
土壤修复与治理专题 |
《最新土壤污染防治政策及法律法规解读》 |
4 |
《土壤污染防治与修复》 |
4 |
|
《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机制和强化生态环境法治》 |
4 |
|
《土壤修复治理技术培训材料解析》 |
4 |
|
《污染土壤修复技术》 |
4 |
|
《土壤环境的问题与修复》 |
4 |
|
《土壤环境调查评估及组织实施》 |
4 |
|
《土壤污染治理工作方案编制》 |
4 |
|
《土壤污染治理技术方法、风险评估及案例分析》 |
4 |
|
《土壤污染修复应用案例》 |
4 |
|
绿色低碳生活与可持续循环发展专题 |
《环境治理与绿色经济发展》 |
4 |
《集聚经济与环境规制响应:关于绿色发展的若干思考》 |
4 |
|
《低碳、循环经济和绿色产业发展的理念与实践》 |
4 |
|
《低碳经济的市场机制及政策研究》 |
4 |
|
《绿色发展指导下的生态宜居城市可持续发展建设》 |
4 |
|
《生态低碳农业与乡村旅游》 |
4 |
|
《生活垃圾分类、资源利用及垃圾处理设施运营管理》 |
4 |
|
《突发生态环境舆情的应对和案例分析》 |
4 |
|
《关于节约型公共机构建设策略的思考》 |
4 |
|
《园区(开发区)转型升级与绿色发展》 |
4 |
|
《增强环保意识,倡导绿色生活》 |
4 |
|
《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与路径》 |
4 |
|
《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的战略构想》 |
4 |
|
《能源低碳化的变迁路径与财政压力》 |
4 |
|
固体废物与化学品处置专题 |
《关于进一步加强危险废物规范化环境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解读 |
4 |
《危险废物违法案例分析》 |
4 |
|
《“无废城市”建设》 |
4 |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
4 |
|
《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与资源化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
4 |
|
《规范化环境管理评估要点》 |
4 |
|
《贮存污染控制标准》 |
4 |
|
《管理计划和台账制定要点》 |
4 |
|
《危险废物运输车辆通行管理》 |
4 |
|
综合素养 |
《基层党建工作实操》 |
4 |
《世界格局与国家安全》 |
4 |
|
《全媒体语境下水生态保护的新闻宣传及舆论引导工作》 |
4 |
|
《突发生态环境舆情的应对和案例分析》 |
4 |
|
《工作关系中的人际交往策略》 |
4 |
|
《国学文化与管理智慧》 |
4 |
|
《中医与养生》 |
4 |
|
《音乐、人文与情感管理》 |
4 |
|
《博弈论》 |
4 |
|
《领导干部心理调适与减压》 |
4 |
|
《弘扬红岩精神、坚定理想信念》 |
4 |
|
现场教学 |
歌乐山革命纪念馆、渣滓洞、白公馆 |
4 |
红岩革命纪念馆、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旧址 |
4 |
|
中国民主党派历史成列馆、桂园、周公馆 |
4 |
|
宋庆龄故居、重庆大轰炸惨案遗址 |
4 |
|
总书记视察重庆路线--九龙坡区民主村社区 |
4 |
|
城乡人居环境整治示范点:三河村 |
4 |
|
环境执法实战实训基地:重庆丰盛三峰环保发电有限公司 |
|
|
环境执法实战实训基地:.重庆市三峡水务有限责任公司(九曲河污水处理厂) |
|
拟聘师资:
黄锡生
法学博士,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后,牛津大学和波士顿大学访问学者。现任重庆大学法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兼任中国法学会理事,中国自然资源学会资源法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法分会副会长,重庆市法学会副会长,重庆市法学会环境资源保护法学研究会会长,中共重庆市委法律顾问,重庆市人民代表大会立法咨询专家,重庆市人民政府立法评审委员等职。
陈伯礼
重庆大学法学院教授、中国立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 重庆市宪法与行政法学科技术带头人、九三学社中央法律专门委员会委员、重庆市和泸州市人大常委会立法咨询专家、重庆市法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重庆市中小学法治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重庆市教育与文化品牌学会理事长、九三学社重庆市委员会参政议政咨询委员会委员。曾任第三、四、五届重庆市政协委员、九三学社重庆市委员会委员、九三学社重庆市委员会教育文化委员会与法律委员会主任、重庆大学法学院副院长。从事宪法与行政法学、立法学教学与研究工作,承担各级各类课题十余项,发表论文五十余篇,出版著作四部,为国家机关撰写资政报告多篇,撰写重庆市政协一号提案一篇。科研成果获省级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二次、三等奖两次。
杜 辉
法学博士、博士后,重庆英才青年拔尖人才,现为重庆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兼任中国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副秘书长、最高人民法院环境资源司法理论研究基地研究员、重庆市人大常委会立法咨询专家、重庆市人民检察院公益诉讼检察研究基地研究员等。
秦 鹏
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重庆市十大中青年法学专家;重庆大学法学院副院长,重庆大学生态法治研究中心主任,重庆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法学院访问学者,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一庭副庭长(挂职)。参与《循环经济促进法》《环境保护法》《土地管理法》《长江保护法》等20余部法律起草制订或修订研究工作;研究成果得到中共中央办公厅、中共中央统战部、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生态环境部等部门采纳。兼任中国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监管咨询专家(自然保护地)、重庆市人大常委会立法咨询专家、川渝两地行政执法和执法监督专家等专家身份。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培训国家级教师,重庆市“百名法学家百场报告会”法治宣讲团成员。
董正爱
法学博士,重庆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乡村振兴法治研究中心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环境资源法、房地产与建设法、农业农村法。出版专著3部;在《现代法学》《法学评论》等CSSCI来源期刊、SSCI检索期刊公开发表论文30余篇,多篇被《人大复印资料》《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转载;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3项、司法部研究项目1项,重庆市社科规划项目、重庆市教学改革项目、地方立法项目等各类项目10余项;主研或参研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国家发改委、司法部、教育部、重庆市等课题20余项;《环境法评论》编委,《中国环境法学评论》编辑;重庆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获得者、重庆市教学改革成果三等奖获得者。
王江
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重庆市“八五”普法讲师团成员,重庆市委第三批干部培训好课程主讲教师,中国自然资源学会资源法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秘书长;英国萨里大学访问学者,英国萨里大学ERRG客座研究员。主持国家级课题1项,省部级课题3项,其它项目7项,发表论文50余篇。为来自富士康、贵州航天精工、重庆齿轮等企业,以及乐山市沙湾区、垫江县、江山市、南宁市和太原市等政府(部门)授课近百次。
陈志良
重庆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环境科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级高层次青年人才、重庆大学弘深优秀学者。研究方向:(1)固废/危废处理处置和低碳资源转化(垃圾焚烧飞灰、工业固废、放射性废物等、固化稳定化、热处置、固废低碳建材转化)(2)污染物浸出迁移及长期环境风险评价(重金属、核素、全(多)氟烷基化合物(PFAS),地球化学形态模拟、动态迁移扩散模拟)(3)持久性卤代有机污染物降解减排。
翟 俊:
重庆大学溧阳智慧城市研究院副院长、环境与生态学院三级教授,博士生导师、重庆市首批“创新领军人才”入选者、全国首批“水业杰出青年”入选者、重庆市第三批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国际水协水污染控制湿地系统专家组委员,中国区域协调人;全国市政工程学科青年学者委员会, 副主任委员;中国市政工程协会 ,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2019年,受聘为重庆市设计下乡专家;9届 Wetpol国际湿地大会(奥地利,网络会议),科学委员会委员;8届 Wetpol国际湿地大会(丹麦),科学委员会委员;16届IWA水污染控制湿地国际大会(西班牙),程序委员会委员;7届 Wetpol国际湿地大会(美国),科学委员会委员;15届IWA水污染控制湿地国际大会(波兰),程序委员会委员;14届IWA水污染控制湿地国际大会(中国),程序委员会主席;13届IWA水污染控制湿地国际大会(澳大利亚),国际组委、Keynote Speaker;重庆环境科学学会环境宣传教育国家合作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师资力量:
培训中心集合重庆大学、西南政法大学、中共重庆市委党校等驻渝高校的高端师资及各实务部门专家,包括“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重庆市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国家级精品组员共享课程”主讲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智库专家、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重庆市政府决策咨询专家、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重庆市政协委员等。
培训保障条件:
1、办学设施:现有报告厅、U型教室、情景模拟室等各类教室,为教学提供了完善的教学保障。
2、住宿服务:除校内住宿外,还与校园周边多家宾馆签订了合作协议。
3、饮食服务:校区内现有食堂、校内酒店餐厅等可提供饮食服务。
4、生活保障:校区图书馆拥有藏书百余万册;田径场、篮球场、排球场、网球场等设施齐全。
联系方式:
联系人:李绍静
联系电话:13368264546
地址:重庆市沙坪坝区沙正街174号法学院117办公室